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開發商跟投機制變"催命符"有員工虧損3000萬

中國網  2018-12-03 10:01

[摘要] 曾經被視作房企“規模殺手锏”的跟投,在市場下行的重壓下或許正在變成催命符。

曾經被視作房企“規模殺手锏”的跟投,在市場下行的重壓下或許正在變成催命符。

基于利益風險共擔原則的跟投機制,在房企中,尤其是大型房企被廣泛應用。2016年市場火熱,一些房企區域營銷總收入甚至過億,跟投機制功不可沒。跟投一方面增強了員工積極性,另一方面也讓公司在規模競爭中爭取更大賽道。

但在房子不好賣的光景下,跟投也許正在悄然變成一紙催命符。近日,一位業內人士向地産壹線表示,房企高管頻繁變動,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跟投的項目都虧了,再不走連家底都沒了。跟投幾百萬算常態,甚至有的離職那個月還要跟投70萬。”

過去幾年,在一批龍頭房企帶動下,加上擴張生存的壓力裹挾著,一批中小型房企提出了“千億”計劃,而跟投和股權激勵成爲他們留住、激勵人才的重要手段,據悉,包括近日正在衝擊IPO的中梁、祥生等房企均在內部開展跟投機制,當然,也不是所有企業都在實行跟投,最近上市的美的置業目前暫未實行跟投。

萬科廈門白鹭郡項目 員工跟投全軍覆沒

此前,萬科廈門白鹭郡項目由于身陷“五折促銷”和“降價退款100萬元”一系列傳言一度成爲“網紅項目”。之後又有傳言“白鹭郡項目因降價對前期業主退款”,後被萬科辟謠。

據媒體報道,開盤近一年的白鹭郡開盤推出的204套精裝交付的別墅,賣了一年多,去化不到100套。9月,白鹭郡推出107套特價房,滯銷的的房子去掉了精裝修,車位以及電梯,交付標准降爲毛坯交付,價格相應的降到275-300萬的總價。

輿論關注點普遍聚焦在購房者與開發商在“降價賠償”之間的拉鋸戰,但冰山之下,開發商內部也出現裂痕。一位接近該項目的人士透露,萬科廈門白鹭郡項目,有很多員工進行跟投,由于項目去化情況不好,並且價格下降,所以員工跟投幾乎全軍覆沒。

另外,一家在福建當地的龍頭房企,因項目去化不理想,且房價下跌,該房企的某位城市營銷總經理跟投虧損達到3000萬,而普通員工也普遍虧損在10-30萬之間。

目前房企制定跟投制度時,一般都會涉及跟投人員範圍、跟投資金占比、利潤分配方式等內容,涉及到具體內容方面則各有差異。有的企業跟投額度大一點,有的小一點。一般來說,項目不同,跟投回報也不一樣,通常來講,對普通跟投員工而言,年回報率在20%到100%之間,比普通的理財産品年化要高得多。在市場上行時,回報率是有保障的。

但是在一些跟投機制不完善的房企中,一些熱銷項目通常由集團自己跟投,而對于一些不好的項目規定由區域公司的管理崗強制跟投。可以說,在市場好的時候,跟投就是“火上澆油”,市場不好的時候,跟投就成爲“綿裏藏針”。一位一線營銷人則直言,“收入低就算了,搞不好打工要把自己家底賠光。”

廈門當地一位開發商表示,“一批前幾年高價拿的地王,現在市場不好,一旦入市都是虧,以某房企在廈門翔安的地王爲例,一旦開盤就會虧損30億。”另外,即使在行情好的時候,房企員工跟投所賺的錢也並不是立馬兌現,“其實都在集團裏面滾,出不來,紙上富貴,只有離職了才能拿出來,有的甚至離職了都不一定能拿到手,因爲項目去化不理想。”

跟投弊端顯露 房企爲何依舊“執迷不悔”?

如果說“激勵員工”是跟投機制設定的初衷,那在員工紛紛因跟投選擇離開的時候,房企爲何還在堅定執行這項政策?

結合最近一批房企的“標准動作”或許能得到答案。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39家上市公司大股東或實控人發出兜底式增持倡議,房地産企業目前也有多家企業做出了兜底的保證,其中包括陽光城、泰禾這兩家近年來增長迅速的房企,而這兩家房企也已經在內部實行跟投制度。

除了兜底式增持外,還有房企紛紛開始了回購自持,包括恒大、金茂、新城發展、龍湖、禹洲地産、佳兆業都在近期進行了股票回購的操作。

“鼓勵員工持股是明面上的要錢,可給可不給;跟投卻是強制的,有的杠杆加到難以想象,如果停了,很多項目都進行不下去。”一位房企內部人士表示。相比于人員流失的損失,“現金流斷裂”應該是開發商更加不能承受的災難。

尤其對于一些剛加入千億規模衝擊賽道的“新選手”來說,跟投的力量更是不可小觑。以複制碧桂園模式著稱的中梁爲例,內部實行“阿米巴模式”,即通過“事業合夥”、“費用包幹”、“成就共享”、“項目跟投”和“專項激勵”等模式激勵,和職業經理人一起分享發展的紅利,內部跟投杠杆倍數超過四倍。

另外包括祥生、新力地産和福晟內部也對項目進行跟投,以刺激團隊積極性。“對于一些新上市或者即將上市的房企,融資不容易,尤其是現在資本市場普遍艱難,因此強制內部員工跟投就不僅僅是‘激勵’那麽簡單。項目較多的大型房企,跟投相對平衡。但是項目單一的小公司,一次跟投對于員工可能就是滅頂之災”,一位房企內部人士表示。

但是即使在跟投最盛行的時期,也不是所有龍頭房企都看好這一政策。龍湖董事長吳亞軍就曾公開表示,拒絕跟投。當時有媒體向她提問,“龍湖爲什麽不做跟投,向一線人員做更多的傾斜?”吳亞軍的解釋是,“在行業上行周期,跟投模式激勵是很充分的,但是在下行周期,它對于職業經理人的保護卻是不夠的”。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