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三條紅線」重壓 房企還有規模化的機會嗎

北京商報  2020-12-14 09:59

[摘要] 房地產行業分化整合愈演愈烈,市場表現逐漸向頭部匯聚,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三條紅線」重壓 房企還有規模化的機會嗎

房地產行業分化整合愈演愈烈,市場表現逐漸向頭部匯聚,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強者恆強」局面的出現,促使中小房企快步跟進,在競爭激烈的市場格局下,或主動或被動,一批地產「黑馬」應運而生。然而行業邏輯正在發生變革,房地產行業將加速進入全新的時代。對於行業而言,「唯規模論」早已不再盛行,舉債擴張的高風險模式也將退出市場。當「三高」模式步入尾聲,面對僅存的窗口期,誰將會是去規模下的最後「黑馬」?

估值流血的上市

隨着「三條紅線」的出台,對於很多負重前行的中小房企而言,如何在降負債與促增長之間尋求平衡,顯得尤為迫切。中小房企要實現「逆襲」,階段表現必為積極擴張與廣泛布局,但當前節點這一路徑面臨巨大壓力。

年關將至,港交所還有多家涉房企業在排隊等待上市。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截至目前,年內已有包括匯景控股、港龍中國、金輝控股、上坤地產、祥生控股及領地控股等6家房企成功上市,另有大唐地產已通過聆訊。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房企的共同特點在於均有「踩線」多條的情況,祥生、金輝更是50內少數未上市的房企。

A股等待四年未果,金輝控股於年內轉戰港股,兩次遞表方才如願。據招股書披露,金輝控股複合年增長率為48.5%,其中2019年度增幅達62.56%。即便如此,金輝控股並未收穫資本市場的熱情,開盤首日即破發,表現低迷。

與金輝控股相比,祥生控股雖逃過開盤即破發的命運,但作為千億房企中的一員,其股價首日表現並不亮眼。不過祥生千億房企的身份也讓其免去了多次遞表的波折。

中國城市房地產研究院院長謝逸楓表示,自融資「三條紅線」出台後,目前可以說是房企上市最後的「窗口期」,從市場表現來看,地產股已不再受資本青睞,負債規模高、盈利能力偏弱是最直接的原因。尤其是當前節點,中小房企扎堆上市,更壓低了這一板塊的整體估值

負債是繞不開的共性問題。招股書顯示,2019年祥生控股的淨資產負債比率為360%,雖較高點有大幅下降,但依然處於高位。同樣的,截至2020年4月30日,金輝控股淨資產負債比率為180%,較2019年底的170%有所上升。過往三年的資產負債率也一路走高。

降負債與促增長如今似乎站到了對立面。即將邁入千億,對於未來規模化的設想,北京商報記者與金輝方面取得聯繫,但對方並未給出正面回應。

在謝逸楓看來,受傳統開發模式影響,「三高」模式仍是房企成長的基礎,這樣也造成在當前節點並不被追捧,尤其是在物管板塊的衝擊下,就更顯差距。

「即便上市成功,短期的『輸血』並不能取代長期的『造血』。」研究院高級分析師潘浩則指出,在2020年突發疫情以及監管新規下,行業邏輯正在發生變革。對於行業整體而言,「唯規模論」早已不再盛行,舉債擴張的高風險模式也將退出市場,更加有利於管理紅利型房企的規模擴張才是長期趨勢。

大灣區紅利的機會

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表示,融資收緊給房地產帶來的影響毋庸置疑,房企拿地也將保持謹慎態度。如果這一條件均等,那麼未來區域性成長就顯得格外重要。「受益於區域市場的發展,類似於粵港澳大灣區等城市群,這兩年呈現爆發式增長,相關房企的項目布局自然有利可圖。」

行業內比較一致的判斷是,上一輪長三角的爆發,提速了新城、中南兩大華東房企規模化的進程,又儲備了像祥生這樣的新千億企業,鑑於以北京為中心的京津冀區域調控力度不減,未來能夠藉助區域紅利做大規模的只有粵港澳大灣區內重倉的企業。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受疫情影響,上半年房地產銷售幾乎停滯,但大灣區深耕房企普遍表現強勁。以龍光集團為例,今年前11個月,龍光集團已完成了全年銷售目標的99%。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龍光集團擁有大灣區土儲貨值占土儲總貨值比重82%。下半年可售貨值約1340億元,逾六成位於粵港澳大灣區。

同時,龍光集團於年內不斷收割優質地塊,並創造了多個「地王」項目。其中,龍光以115.97億元競得深圳前海宅地,溢價率高達43.49%。頻頻出手擴張或是出於「突圍」的目的,但如此大的動作,也帶來了資金上的壓力,未來需要較高的利潤去填平。龍光方面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也直言,在行業整體利潤率下行的背景下,未來龍光依然有信心保障盈利能力領先。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平均地貨比僅為31%,遠低於同業。公司有信心未來三年權益銷售平均增速不低於20%,增速高於同業。

除龍光集團外,時代中國也已於11月超額完成全年目標,這一方面有年初目標設置的保守性,另一方面也體現出區域發展的韌性。

謝逸楓稱,目前房地產行業有兩個重要標誌,一個是由規模轉向品質,另一個就是由增量時代進入到存量時代。粵港澳大灣區受政策紅利加持,而且擁有豐富的舊改資源,強大的內需正在形成。「目前的土儲結構決定未來幾年的江湖地位。當規模不再成為硬性指標,未來考核房企的指標將回歸基本面。」

事實上,隨着大灣區建設提速,越來越多的房企加入到該區域的市場競爭中。同策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前11個月,30家房企在大灣區總計獲得173宗涉宅用地,拿地面積達1189.78萬平方米,總拿地金額達到3358.28億元。這之中有龍頭房企恆大、保利、碧桂園,亦有「當地」房企時代中國、龍光、佳兆業。

抗風險能力保障

房地產行業分化整合愈演愈烈,一批地產「黑馬」應運而生。但對於它們而言,如何在去規模化的環境下實現「突圍」,仍是擺在眼前的難題。

多位房企負責人也直言,相比於前些年一味地規模化,目前大家更希望有質量、安全地規模化。「比如,能不能抵抗突然收緊的融資環境、能不能在天災人禍中生存下去,都遠比單一規模化要重要。」一位重倉大灣區的千億規模房企副總裁如此表示。

潘浩稱,「黑馬」型房企普遍源於早期對於趨勢的預判以及優勢區域的貨值儲備。行業新邏輯之下,對於行業新機遇的洞察預判以及提早布局仍是其快速成長的保障。而想獲得長期的成長性,則要考驗房企整體的抗風險能力。從行業長期發展的角度看,當「黑馬」型房企實現一定的規模後,將進入控速發展的平台期。在高速衝擊規模效益後,將面臨後續資金、債務、流動性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人、財、物以及時間上的修復。「因此,預判是前提,儲備是基礎,抗風險能力是保障,這才是『黑馬』房企成長的關鍵。」

就未來而言,房企將從規模發展到有質量發展,這裡的有質量不僅是成長的穩定性,還包含企業經營的安全性。對於資金密集型的房地產行業,主要是金融安全性。「三條紅線」影響下,房企短期以「降負債」為首要目標,在目標之下,房企在規模、土儲、融資等多方面都將作出適當的策略調整。

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則指出,雖然目前都在談去規模化,但只是把這一指標弱化,並非全面掩蓋。實際上對規模來說還是需要看好,並不存在頂部的概念,目前改善型需求被廣泛挖掘,「住得更好」本身也沒問題,所以未來做規模依然還是有機會的。融資「三條紅線」確實產生了約束作用,從後續發展看,資金面確實需要把握,這一點需要房企自己的努力。而土地儲備則需要更為謹慎,跟着政策大方針走,不能一味追求「便宜」,而忽視了區域未來的成長價值。

「三條紅線」重壓 房企還有規模化的機會嗎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