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樓市近600次調控 政策底顯現

證券時報網  2021-12-21 09:26

[摘要] 2021年已經進入歲尾。對于房地産市場而言,“房企變局”“密集調控”“政策底顯現”等是這一年的關鍵詞。這一年,房企“三條紅線”和“集中供地”等政策在2021年年初正式實行,房地産行業也迎來了重大的變化——過去行業的高杠杆、高周轉、高回報的模式已經不在。這一年,伴隨著全國調控政策的密集出台

2021年已經進入歲尾。對于房地産市場而言,“房企變局”“密集調控”“政策底顯現”等是這一年的關鍵詞。

這一年,房企“三條紅線”和“集中供地”等政策在2021年年初正式實行,房地産行業也迎來了重大的變化——過去行業的高杠杆、高周轉、高回報的模式已經不在。

這一年,伴隨著全國調控政策的密集出台,房地産行業銷售也呈現“前高後低”的態勢。據中原地産研究中心統計,11月全國房地産調控政策次數繼續高位,單月高達56次房地産調控,年內累計房地産調控次數高達586次。

展望未來,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穩定”是明年樓市的主基調,年末各種調控政策的指向就是穩定樓市,這也代表了政策見底。另一方面,政策有望將圍繞“三穩”任務,因城施策、供需兩端發力;同時,適度加快長租房市場發展,推進保障房建設。

樓市近600次調控 政策底顯現

政策底顯現

2021年年初,涉及房企融資、拿地的政策接連出台,其中包括備受市場關注的“三條紅線”監管新政。

實際上,早在去年8月20日,住建部、人民銀行等就明確了12家重點房企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規則將在當年9月1日進行試點,也就是業內稱之爲的房企融資“三道紅線”政策,該政策從今年初開始正式實行。

三條紅線政策實施以來,房企普遍加速了降低有息負債的進程,尤其是龍頭房企。

據海通證券統計,2021年上半年,部分龍頭房企杠杆率有所下降。截至2021年上半年底,除綠地控股、首開股份、華發股份、金融街、光明地産、魯商臵業以外,其統計的部分龍頭A股上市公司三道紅線(剔除預收賬款的資産負債率小于70%;淨負債率小于100%;現金短債比大于1)全部達標。

進入2月,一份自然資源部發布的住宅用地分類調控文件流出,文件要求重點城市住宅用地實現“兩集中”:集中發布出讓公告,且2021年發布住宅用地公告不能超過3次;集中組織出讓活動。其中,重點城市包括4個一線城市,18個二線城市。

集中供地政策改變了房企的拿地節奏,也被業內視爲2021年房地産市場變化之一。

“2021年,土地市場在上半年高位運行後,下半年整體土地市場開始出現了明顯的下調迹象,隨著房地産市場成交降溫,房企資金鏈壓力越來越大,拿地房企積極性越來越低。”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集中供地改變了房企原有的開發節奏。隨著房地産市場的變化而冷熱不均,2022年集中供地政策有望繼續調整。

中原地産研究中心數據也顯示,截止11月,2021年年內全國熱點的100個城市賣地金額爲4.05萬億,同比2020年同期出現了下調,下調幅度爲7.4%,從土地市場數據看,熱度持續降低已經成爲了趨勢,特別是2021年下半年來,土地市場持續低迷。

此後,各類限價、限售、限購等政策密集出台,地産行業調控加碼信號不斷被釋放。根據中原地産研究中心統計,2021年1~8月累計房地産調控次數超過400次,刷新了曆史紀錄。

值得注意的是,9月以來,房地産政策開始逐漸轉暖成爲業內共識。

9月底,央行在第三季度例會上提出要維護房地産市場的健康發展,10月,哈爾濱等部分城市出台了相關政策,穩定房地産市場。12月,高層會議提出要“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並首次提出要促進房地産業的“良性循環”。

樓市防止下調過快有望成爲未來的政策趨勢,“穩定”是明年樓市最確定的關鍵詞。“近兩年來,樓市調控越發嚴格。一邊是對熱點城市的新房、二手房的限價令,另一邊是全國多個城市新房的限跌令,房價大漲會放大金融風險,而房價斷崖式下跌也同樣不是穩定,也會波及金融系統。年末各種調控開始穩定樓市,全國超過20個城市開購房補貼,都代表了政策的見底。”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分析師周茂華也對記者表示,房地産調控穩字當頭,各地因城施策,落實“三穩”任務。“不能讓房價非理性上漲,房企無序加杠杆,同時,也不能讓房地産過冷,房地産市場過熱與過冷都是有害的。”展望未來,政策仍將圍繞“三穩”任務,因城施策、供需兩端發力,根據區域具體房地産市場供需情況,對調控政策一定預調微調;同時,適度加快長租房市場發展,推進保障房建設。

“預計在‘房住不炒’的大基調下,短期信貸政策對首套、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支撐力度將不斷放大,地方將響應中央要求因城施策,對地産相關鏈條不順暢的問題采取針對性舉措,加快落地扶持類政策,除加大購房補貼外,降低貸款利率、減免部分交易稅額等政策亦存微調預期。”中指研究院指數事業部研究副總監陳文靜告訴記者。

風險事件有望減少

在今年房企融資環境持續趨緊的大背景下,不少知名民營房企在下半年出現債務違約現象或苗頭。

2021年7月,藍光發展發布部分債務未能如期償還的公告;8月,陽光100也表示未能支付到期的可轉換債券。9月,恒大集團理財停止兌付的消息傳出,這一事件引發了恒大自身的流動性危機,也在一定程度上預示了後續其他房企可能出現債務風險。

10月以來,包括花樣年、當代置業、新力控股等出現美元債務兌付困難的情況,這也導致地産美元債大幅下跌。

中原地産研究中心統計,進入10月以來,已先後有綠地控股、陽光城、佳兆業、雅居樂、綠城中國、合生創展、新城發展、禹洲集團等多只地産美元債出現大幅下跌。中資地産美元債普遍出現近20%的跌幅。其中,2021年到期的債券受到的衝擊,其次是2022年到期債券,2023、2024、2025年到期債券跌幅較爲平緩。

“背後核心原因還是房地産調控,特別是三條紅線抑制了房企融資渠道,而銷售收緊又導致企業回款困難,開發貸、按揭貸款雙收緊,使得房企還債能力銳減。”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告訴記者。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房企也在通過瘦身、融資等方式積極自救,房企風險事件有望減少成爲業內共識。

中指研究院企業事業部研究負責人劉水對記者表示,隨著行業對流動性風險的重視,部分處在危險邊緣的房企開始積極采取措施,通過變賣資産、股東借款、增發配股等方式補充資金,對緩解短期債務壓力起到了積極作用。“當前融資相關政策基本見底,保障正常融資、政策糾偏成爲監管的主要方向,房企的合理融資需求正在得到滿足。因此綜合來看,未來房企的風險事件會逐步減少。”

房企積極謀變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房地産市場銷售情況呈現出“前高後低”的走勢也被業內高度關注。

據國家統計局12月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1~11月,商品房銷售面積爲15.8億平方米,同比增長4.8%,比2019年1~11月份增長6.2%,兩年平均增長3.1%;銷售額方面:2021年1~11月,商品房銷售額爲16.2萬億元,同比增長8.5%,比2019年1~11月份增長16.3%,兩年平均增長7.8%。

不過,就單月來看,房地産市場銷售情況已經連續多個月處于下降態勢。

中指研究院的數據顯示,11月,市場仍處于調整階段,疊加去年同期高基數影響,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分別下降14.0%和16.3%,連續4個月保持兩位數下降,但受信貸環境邊際改善等因素影響,降幅較上月分別收窄7.7和6.3個百分點。

“受前期調控發力和銀行按揭額度緊張等因素影響,下半年房地産市場調整壓力增加,市場整體降溫,個別房企出現違約事件,購房者觀望情緒上升,進一步拖累市場活躍度下降,房企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均出現下滑。”

在陳文靜看來,上半年房企加大營銷力度,銷售面積達曆史同期水平,整體表現超預期。三季度市場明顯降溫,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轉降。

從短期市場趨勢看,房企銷售下滑,短期償債壓力加大成爲共識,在此背景下,不少房企們選擇開源節流。

以萬科爲例,11月17日,萬科在內部倡議,提出要轉變黃金時代的慣性思維方式,將經營理念貫穿始終,對不産生價值的動作和開支做減法,花小錢辦大事等工作要求。

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認爲,除了開源節流,保持流動性,安心賺小錢,房地産商更要轉變思路,著眼于打磨産品品質。“接下來是房企大洗牌的時刻,誰的品質更好,就更能吸引用戶,在收縮的房地産市場中分一杯羹。認清形勢,加速轉變,才能有機會熬過行業冬天,贏得下半場競爭的門票。”

另一方面,房企的轉型也在今年常被提及,不過業內提示要謀定而後動。劉水認爲,房地産行業整體的利潤率持續下行,在這樣的背景下,房企切忌盲目,畢竟跨領域是有門檻和資金投入的,不能爲了轉型而轉型,所以企業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發展需要謹慎調整發展戰略。

樓市近600次調控 政策底顯現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